close
中時電子報 記者: 朱立群、江昭青/台北報導
家住美濃、就讀小學五年級的「小虹」(化名)是外籍配偶子女,也是校園風雲人物,同時是排球隊、女童軍團、樂隊的成員。小虹的媽媽說,外籍配偶子女最需要的,就是師長、同學、家長的鼓勵,如此,他們就跟別的小朋友一樣,甚至可以更棒。

家住南部的小虹,媽媽不願意透露自己來自於哪裡,她說,從幼稚園開始,小虹就與本地學生打成一片。小虹的媽媽比較不能理解的是,為何台灣的家長那麼愛比較?小虹的媽媽說,台灣的家長常跟她誇耀子女滿分,但是在她看來,孩子成績中等已經足夠,重要的是,小虹日子過得快樂。

小虹的家裡經濟狀況小康,從小就學鋼琴。三個月前,小虹準備參加鋼琴檢定考試,有三首曲子苦練不成,很想放棄。媽媽跟小虹說:「很多印尼、大陸、泰國媽媽的小孩都沒有辦法學鋼琴,你很幸福,有機會可以學鋼琴,為何要放棄呢?」受到鼓勵,小虹最後練成了曲子並通過檢定。小虹的媽媽說,他們子女最需要的,就是鼓勵。

台北縣永定國小一年級的「安安」(化名)也受到老師的鼓勵,去年十月參加校內注音符號會考考了九十七分。安安的老師蕭老師說,安安個性很穩重,學習也很積極,國語跟數學科成績都不錯,不過,安安一開始接觸複雜的中文時,會有理解的問題。例如,當數學題:「姊姊有十元,妹妹比她多出五元,請問妹妹有幾元?」時,會有無法理解情形。蕭老師說,必須教他們了解,例如「多出」就要用「加法」,「少」就要用「減法」,鼓勵他們練習,表現就不會輸給本地學生。

另一位北縣小學老師則說,近年來每年班上至少有兩位外籍配偶子女,其實他們的表現、遇到的課業或行為問題,與台灣孩子並無兩樣,但是,國內的教育老是要求他們要融入台灣社會,例如,教他們:「台灣的飲食習慣」等,而非讓台灣的孩子多理解印尼、越南或中國大陸的文化,非常可惜。她說,外籍配偶子女在台灣愈來愈多是事實,但已不必「另眼相看」,台灣學生要學著「自然以對」,但教育單位應請老師更積極邀請外籍配偶參加學校活動,增進與老師的溝通機會,對小孩會更好。

教育部表示,不管外配子女人數多寡,他們之中的「學習弱勢」與「經濟弱勢」都可獲得政府補助。教育部也要求各校要舉辦多元文化教育,教導小朋友尊重異國的文化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以上次今天看到的新聞報導

玥認為不管是否是外籍配偶的小孩
小孩真的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
教育是讓他養成完整人格的重要課題
所以對於所有的小孩都應該以上述的觀念來教導
但是請注意"因材施教"這個千古不變的道理
對於每個小孩所適用的教學方式必定不同
請花點時間看看想想
了解小孩的個性
再選擇適當的教學與賞罰方式
以作為其精進的驅策
方能培育優質的主人翁ㄚ!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ae39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